微短剧作为风口之上的新兴力量,主流媒体以推动跨界融合、构建专业创作体系、新技术应用等方式,积极入场、布局微短剧赛道。在主流媒体推进微短剧领域的实践动态中,观察各自在微短剧赛道发展的共同特征与差异化路径。
一、积极推动微短剧跨界融合
拓宽题材边界,增强故事内核
主流媒体深入探索网络微短剧和游戏动漫、健康、教育等产业的融合跨界发展模式,实现题材的破圈;以IP改编、定制化等创作模式,增强微短剧质感与故事承载力。
主流媒体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借力电竞、文学创作等产业延展微短剧题材。如立足西北地区首个电竞主题综合场馆西安曲江电竞中心、栢奕游戏动漫文化产业园等电竞产业资源,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构建“西部短剧”微短剧平台,延伸“短剧+游戏IP”等精品内容生产。依托多个国家级、省级创作基地及云南少数民族作家,云南广播电视台探索“微短剧+文学IP”联动共创,推进本土作家挖掘中短篇小说向微短剧有效转化,例如推出的古装悬疑短剧《大宋提刑官之伶人传》则是改编自小说《大宋提刑官》。
除此之外,主流媒体机构拓展“微短剧+”健康、情感教育、法治等题材领域,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关注法治题材,拍摄聚焦基层司法所、全民防诈反诈微短剧《司法所的故事》《我是猎手》;河南广播电视台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微短剧创作融入都市、情感等元素,如《重活一世,我带爸爸走向人生巅峰》《烟火爱情》等,探索微短剧多元题材创作空间。
二、推进微短剧主流化、精品化发展
助力线上种草带动线下消费转化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政策出台,主流媒体积极响应“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在推动产业跨界融合的同时,将微短剧向精品化、专业化推进,营造跟着微短剧线上种草、线下“打卡”新风尚,打造消费新模式。
推出精品微短剧项目、发布创作征集评选活动、专设创作生产专项资金等形式,助推微短剧精品化、主流化发展。央视频计划推出《中国微短剧大会》《中国微短剧盛典》等精品微短剧项目,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的号召力,为微短剧的精品化发展赋能。河北省广播电视局、贵州省广播电视局等面向社会征集优质微短剧作品,建立微短剧项目库;福建省广播电视局、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湖北省广播电视局等设立专项资金项目扶持,为创作单位推荐适宜的取景地和路线,加快文旅微短剧项目孵化。
响应“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创作的同时,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旅游景点打卡地,促进线下文旅消费。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借力微短剧推动线下互动体验区的建设,探索线下联动体验,转化微短剧故事场景,为地方经济注入文化内涵与青春活力;如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项目《观复猫》是面向青少年寓教于乐的动画短剧,联动北京市观复博物馆传播传统文化。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TV发布的田园奇幻治愈短剧《你的岛屿已抵达》拍摄地为湖南常德桃花源,该短剧全网累计曝光度超过2.5亿,桃花源成为新的打卡地。安徽广播电视台将打造“春游江淮”十大场景,挖掘名城古镇街区、精品旅游线路、精品民宿等优质旅游资源,推动实体取景地的打卡热度。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的微短剧重点项目《等你三千年》以“香囊”作为主线推动故事发展,引出邯郸“一座等了您三千年的城”的城市文化IP,展现了邯郸文化魅力与历史内核。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推出系列微短剧《嗨!新重庆之烟火星辰》,融合川渝文化、当地美食等,展现重庆文旅特色与人文情怀。
三、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
构建微短剧专业创作体系
主流媒体集合专业力量,整合台内资源,加快微短剧精品化、规模化发展。通过与社会制作方、出品方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构建微短剧生产的专业化体系模式。
湖南广播电视台“大芒计划”引入湖南广电旗下节目制作团队、影视制片公司等“芒系团队”加入大芒竖屏小程序剧制作,同时吸纳外部优质团队;近日,湖南广电拆分风芒APP与湖南都市频道,打造以微短剧为主的短视频平台,同时重组现有队伍资源,接纳新鲜血液,再建专业化团队。
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成立短剧业务专项组,以自有平台Z视介为核心载体,深度参与短剧创制。同时,Z视介短剧板块与西影传媒、长信传媒、柠萌影业等影视制作团队建立“共建短剧新生态合作伙伴战略关系”,加快布局短剧赛道,如联合唐德影视出品穿越微短剧《副本女将军》。
河南广播电视台成立大象剧场项目团队,打造编剧团队、导演团队、剪辑团队并自建投流团队,打造从剧本研发到拍摄制作到投流发行为一体的全链条媒体平台;同时,建立微短剧主流媒体专业队,探索“短剧+”生产模式。
四川广播电视台文旅经济频道品牌栏目《麻辣烫》制作团队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子公司四川星空影视传媒联手,《麻辣烫》制作团队发挥积累的剧情拍摄经验,以台内栏目在本地用户中的广泛关注度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微短剧辐射范围。
除此之外,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吸纳多方优质资源,与快手平台建立大湾区微短剧生态建设战略,推动微短剧建设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四、推动建设微短剧基地
提供创意、生产、运营等全链条服务
推动微短剧基地建设,构建微短剧的全产业链生态,从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到后期宣发,形成闭环,扩大微短剧生产制作、后期运营等全流程的聚合优势,为微短剧行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助力内容多样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播。如山西广播电视局采用“省局+平台”共建模式,与腾讯视频合力推进“腾讯视频精品微短剧基地”项目,腾讯视频不仅自身入驻,同时联动视频平台的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协同效应的产业集群,共同推进微短剧行业生态的优化与升级,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水平扩展,构筑微短剧产业集聚的生态圈。广东省广播电视局推动在广州市从化区建设微短剧拍摄基地,提供微短剧全流程服务,包含前期剧本开发,后期演职人员配备、拍摄制作、宣发推广与资源协调等,以促进该地区影视产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部分地区打造一站式微短剧拍摄基地,促进微短剧企业、平台机构、广电媒体等多方合作,助力微短剧产业化发展。杭州“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全面布局从创作发行、交易到衍生产业为一体的微短剧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剧组工作和生活配套问题。成都影视城作为成都影视文创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构建微短剧产业的全链条生态,积极与央视网(央视频)、湖南广电电视剧频道等广电机构及优质企业洽谈合作,推动“西南短剧创作生产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化项目落地。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设立微短剧高质量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计划打造中国“微短剧创作之都”,支持全国微短剧行业头部企业入驻、建立全国微短剧人才培训中心,提升城市微短剧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五、探索数字化生产方式
AI赋能微短剧精品化创作
在创新技术应用层面,主流媒体尝试运用VR、AI等新技术在微短剧创制方面的实践,以数字化生产为抓手促进创新生产、提高制作效率,打破传统剧集的局限性,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剧感受。
主流媒体积极探索“数字生产+影视”的创新生产模式。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微短剧《中国神话》,剧中的图片、视频、音乐和配音全部由AI进行生成,该剧被称为国内首部“AI全流程微短剧”,在数字生产的赋能下丰富了叙事的维度,将用户想象力推向了新的边界。山东广播电视台尝试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融合,使用AI技术生产系列微短剧,如《荆轲刺秦王》《汉代画像背后的故事》均通过AI大模型创作挖掘、展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文化传承开辟了创新生产方式。
同时,对于时长较短、追求快速迭代的微短剧而言,AI全流程或部分环节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能够快速生成剧本、分镜、画面、音乐和配音,缩短从创意到成品的周期。如上海广播电视台成立“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加强微短剧等新型影视形式的研发创制;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等联手打造《大宋喵喵志》AIGC动漫微短剧,通过深度结合AIGC生成内容快捷等技术优势,提升微短剧的制作效率和创意水平。
结语
行业监管升级,专业力量深入
共同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主流媒体入局微短剧赛道,持续拓宽微短剧内容题材,同时主管部门加强管理、行业协会推出评价标准,共同助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微短剧行业政策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实施“分类分层”审核原则,微短剧从以量取胜向精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评价标准方面,行业组织、专业力量汇聚微短剧领域,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携手学界、业界,共同构建微短剧传播与应用评测体系,以科学的评判标准和评测机制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同时,举办以“微短剧+”为主题的线下活动,通过实体平台的搭建,激发微短剧行业增长潜力。
海峡广播电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A区28号楼五层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闽ICP备1202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