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致力于广播设备的创新与产品服务

面对融媒体变革大潮,广播播音主持人只能坐以待毙吗?

2019年09月06日《视听》2019年第9期浏览量:0

随着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全国各级广电媒体也根据自身实际展开了整合转型工作。区县级媒体也正在按中央的要求,扎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实现县域资源优化配置和一体化发展。这一系列打造现代新型主流媒体的重大战略举措,是中央对媒体转型的顶层设计,是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的标志。

面对汹涌而来的变革大潮,一些常年工作在广播一线的播音员主持人陷入了无所适从的恐慌当中,认为自己在一个单位单一的岗位干了多年,已经不适应新兴媒体千奇百怪的“玩法”了,产生了怨天尤人的情绪,干脆“以不变应万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想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作为广播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应对这场伟大的变革呢?

一、调整心态,积极融入

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观念必须要改变,要在思想意识层面进行一场革命,建立起适应融媒体发展的新的思维模式。“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任何等待观望、自暴自弃的心态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以不变应万变,肯定是死胡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喊出了“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口号。

心态决定成败。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这种很小的差异就是你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的差异。”作为广播媒体中的重要一员,在这场变革中,播音员、主持人千万不能 “掉链子”,只有与团队一起,迎难而上,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其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能在发展中变革自己,创新自己,巩固并拓展自己的优势,从而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二、苦练内功,提高能力

必须看到,无论新媒体多么来势汹汹,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一环,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其根本功能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对于其要求却极大地提高了。这就对我们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将需要传播的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受众。

(一)研究各类媒体传播特点,增强节目驾驭能力

过去,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往往只在自己熟悉的一个岗位干到老,尽管节目也在不断改版,但“万变不离其宗”,终究还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工作,相对来说挑战并不大。但媒体融合后,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例,成立刚一周,央广《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的播音员就接到了为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配音的任务。由于媒体的传播特点不同,电视配音的要求跟广播播音显然不尽相同。广播播音员的表达能不能适应电视节目的传播方式,就成为了能否胜任新工作的关键。相信随着媒体融合进度的加快,还会有更多的变化等待着广播播音员主持人,如为新媒体小视频配音,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与受众互动交流,这都对我们专业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再也不能“一招鲜,吃遍天”了。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厚积薄发,依据节目形式和内容,潜心研究驾驭各类节目的能力,不断增强自身本领,方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用户思维,巧妙利用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日渐趋于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广播听众的收听习惯正不可逆转地向移动端和社交媒体迁移。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为98.3%,根据赛立信2018年媒体用户基础调查数据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达2.05亿,月活跃用户超过8500万。

这些用户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需求等等都应该是每一个广播人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所要关注的。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加多元,受众直接面对多个信息点,能直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果信息的传播方式不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即便铺天盖地、狂轰滥炸,受众往往会“视而不见”,有选择地将其过滤掉。只有建立用户思维,自觉将自己放到受众的位置,想受众之所想,以受众的立场有针对性地去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精准把握受众,针对不同的传播对象,在播报、主持的方式方法上作适度区分,才能实现有效地将信息准确送达受众。

而融媒体时代,微信、微博、手机APP、抖音等自媒体不仅有效地延伸了广播的传播范围,也为我们提供了与受众直接沟通的良好平台,我们一定要用心经营好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及时与受众展开互动,在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同时,切实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将传播工作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三)增强精品意识,适应碎片化传播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用户信息消费习惯的改变,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现象正在加剧。想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并让他们保持关注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这对主持人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往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粗放型的叙事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广播节目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锤炼语言。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提出:“你原来用5分钟才说清楚的事情,现在可不可以用3分钟将它说得更清楚,而且更具吸引力?用3分钟说清楚的这个节奏是什么?语言中浓缩的是什么?而且还不让人觉得累。那么接下来用3分钟说清楚的事情,能不能用1分钟说得更好?”

过去,广播节目的传播特点是“稍纵即逝”,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会存在侥幸的心理:这一期节目即便有瑕疵甚至错误也没关系,因为听众无法回听。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的伴随性、碎片化已经是基本的要求。为适应听众需求,将一个较长的节目,切分成一个个小单元放到新媒体平台上播出,以便于听众反复回听,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就要求广播播音员主持人牢牢树立“每一期节目都是精品”意识,以“工匠精神”用心对待每一期节目,以确保任何时刻都能经得起反复收听的检验。

三、守正创新,讲好故事

2019年1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一个明显提高。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的业务指明了方向。

(一)坚守中华民族的语言审美传统

近几年来,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风潮,各种播音主持的形态纷纷出现。

一些主持人片面理解“接地气”,反对庄重高雅,误以“恶俗”为“有趣”,“不标准”为“有个性”,以“洋腔洋调”为“新风格”,以“男声女气”为“大趋势”,以“女声嗲气”为“贴近性”;一些主持人在节目选材时陷于形式,习惯于讲套话、说大话;大量方言俚语以及不规范、生造的网络语言充斥着广播电视节目;更有甚者,忽视语言功力,拒绝质朴规范,导致含混其词、沙嘶劈哑、捏挤压抻等现象在广播节目中出现。由于媒体的示范作用,势必对下一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将对中华民族的数千年积淀产生的审美趣味、语言规范性都会造成破坏。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党、政府、人民的喉舌”,是广大受众的“良师益友”,理应作为“引导者”,要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理直气壮地摒弃错误的表达方式,抵制低俗的、不规范的语言糟粕,以“让人听清楚、听明白、获得审美愉悦”为标准,自觉提高语言表达功力,主动发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好声音。

(二)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原则,发挥声音优势

不少播音员、主持人视创新如猛虎,谈创新而色变。其实,创新就是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产生的。

2018年4月3日-4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浙江宁波举办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培训班时,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提出,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从各地的实践证明,这一原则对于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如各台近年来推出的诵读类节目,既充分释放了广播主持人的“美声”特色,展现了广播的声音优势,也营造了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线上线下运作的“百名主播诵经典”活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之声户外朗读节目《星空朗读》,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杭州之声大型文化品牌活动“大家朗读”等,形成了立体、综合、融汇的大众诵读传播格局。

(三)着力增强“四力”,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多次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尽管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天天都在张嘴说话,但毋庸置疑,相当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是不会讲故事的。他们的工作只能称为“播报信息”或“讲述事件”。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中,要善于动脑子,创造性地将稿件转化成故事的形式,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转照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对整个宣传思想战线提出了殷切希望。

作为宣传思想战线中重要一员的播音员主持人,“笔力”的表现应为“有稿锦上添花,无稿出口成章”。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除了从书本、课堂上学习之外,还要迈开双腿,俯下身子,学习群众的语言,并不断去芜存菁;此外,还要向时代学习,向生活学习,学习新媒体的语言及表述方式,多讲“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才能在融媒体时代赢得受众。

四、结语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当前,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度外。面对这场变革,如果只有迷茫、不知所措或被动适应,“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及和引用。

广播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工作者的一分子,应该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敢地接受挑战,积极融入新时代,努力增强自身本领、改进传播方式,方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海峡广播电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A区28号楼五层

Copyright © 1999-2024All Rights Reserved闽ICP备1202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