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致力于广播设备的创新与产品服务

声音,是广播屹立不倒的优势

2019年05月21日广播话筒浏览量:0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统广播深挖自身资源与优势,从声音入手,打造特色声音产品,创新形式、载体,融合传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彰显主流媒体价值,为融合转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传统广播作为声音传播载体,在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时,需要避其锐气,回归声音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地制宜创新打造声音产品,探索声音产品的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融媒化和产业化,为自身的融合转型创造新的机会。

一、引领传统广播在移动互联时代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还是声音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广播以快捷、伴随、互动等鲜明的传播特征占尽先机;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传播生态,快速消解了这些“先进性”特征。传统广播深度融合,在与互联网抢占发展机遇的过程中,需要深挖自身资源与优势,适时进行转型。

广播的资源与优势附着在广播的声音特点与特色上,声音的强渗透性和情感性赋予了广播独一无二的价值。“时至今日,面对传媒市场新的、更大的改变,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声音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去认识,让声音真正形成广播的‘专业特质’,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诸多学界专家也提出了相似的建议,要充分发挥广播声音的核心优势,越是新媒体大行其道、大放异彩的时候,越要守得住初心,保持战略定力,以“专业特质”在媒体融合中赢得一席之地,并保持长足发展态势。“声音属性是今天广播多元发展的原点和起点。当广播的频率资源优势消退,与互联网音频或其他媒体开始拼内容的时候,广播声音传播的本体属性就会被强调。”“广播的传统优势不能丢掉,应当继续主打音频产品,否则就失去了生存空间。对于传统广播来说,最大的挑战可能不完全是来自新媒体的压力,更多的还是自身主打的音频业务是否做好、做实。”

二、传统广播回归并强化声音优势,精致化打造声音产品

1986年广东电台创造的“珠江模式”,不仅开启了珠江经济台波澜壮阔的专业化进程,而且引领了中国广播的改革热潮,并因此载入了中国广电改革的史册,至今中国广播界仍在享受着这一广播改革模式的成果。珠江经济台开创的主持人直播、听众热线参与、大板块结合、全天滚动播出等全新的广播模式,带来的一个边际效应就是传统广播精致化录播节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为适应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广播的实时直播、迅捷传播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带来了广播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快餐式”文化消费需求日益稀释了广播内容的深度,加剧了广播内容生产的粗放化;传统广播精致化打磨的广播剧、评书等录播节目只在小众栏目中出现,广播的审美价值、深度思考、文化传承、社會教育等功能受到冲击,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反思。如何在大众化传播语境中坚守主流媒体职责、引领社会舆论,成为新一轮广播发展的战略命题;受众在适应、参与快节奏内容消费的时候,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高品质新型文化类产品的期待与追逐,这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受热捧的电视文化栏目上已经集中体现出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推出的广播纪录片《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是具有“样本意义”的声音类“新型产品”,“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趋势,代表主流价值观,体现广播未来竞争力,具有成长性,符合市场新需求,承载传播新价值。”《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在央广网、微博微信、“中国广播”客户端、音频电台等新媒体渠道同步播发,并被大量转发,创下了音频节目纪录片的最高点击记录,收到良好传播效果,彰显了国家电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中一位创作者的感悟发人深省:“广播生产趋向精致化,从采写到编辑,从制作到新媒体推送,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精品的标准做,这已是久违了的事。这体现着创新,实际也是回归。”广播回归声音优势,迎来了一个重新发现声音、研究声音、创造声音的新时代。

海峡广播电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福州软件园A区28号楼五层

Copyright © 1999-2025All Rights Reserved闽ICP备12023208号